当前位置:首页>话语研究
2019中国译协年会:构建新时代融通中外话语体系专题论坛成功举办

  2019年11月9日,新中国翻译事业70年论坛暨2019年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专题论坛——构建新时代融通中外话语体系在北京举行。该论坛由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承办。来自7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结合理论与实践,对近年来融通中外话语体系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梳理阐述。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在讨论开始前亲临现场指导。他指出,今年,习近平主席给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发来的贺信,实际上是一封给全国所有从事对外传播、从事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工作人员的贺信。作为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的实体机构,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在构建话语体系研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黄友义呼吁,希望今后有更多青年外语人才投身到话语体系构建事业中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磊认为,外交危机通常包含影响双边关系和国际体系格局的风险,也有带来重塑双边关系或国际体系格局的可能。通过案例研究,王磊探讨了美国总统外交危机话语模式、影响因素和建构机制的模型,以美国总统维护、强化美国国际体系地位的话语手段,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话语对外传播提出建议。

  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崔长青从文化起源、价值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分析了中外文化的异同,认为中西学术交流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平等对话。要达到此目的,需要明辨名与实、主与次,达到博能返约、分合有度的高境界。融通中外要在继承传统、引进西学的基础上,适时、适地、适度地融通并运用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进行立足根本的翻译学研究,期盼翻译学可以从只分不合的自然科学的方式中解放出来,还人文学科的全貌、生命、活力,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翻译学科地位。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葡语专业负责人颜巧容认为,近年来,政治话语的葡文外译越来越得到多方重视,且翻译量有增加趋势,但是,受到人才储备和翻译基本资源匮乏等因素制约,政治话语葡译仍面临重重困难。她利用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译者视角从环境因素、文本因素和译者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十九大会议文件翻译”“中国关键词”“之江新语三个中译葡项目的难度构成,总结三个项目难度的共性与区别,而提出解决这些困难的相应对策。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周桂君以本土译者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例,从传播效果的角度考察《道德经》的文化翻译。通过对自建的小型语料库的数据的提取和统计,发现许译本的文化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具体翻译方法多种多种多样,译本可读性强。从翻译对象的选择、副文本的编撰、译本出版时的编辑及译者的文化翻译观等维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许渊冲在《道德经》英译过程中始终以大众读者的接受能力为主要考量,努力促使中国文化走出去,达成其与各国文化的沟通与交流。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博士生田野提出用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分析国家品牌推广活动。认为,翻译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框架进程,:将信息、文本、事件甚至国家置于框架中。这种框架会由外部人员搭建,也可能是参与国家品牌宣传者主动构建。在说到一个国家时,局外人不可避免地会简化形象,从而产生刻板印象等问题。与此同时,如果各国为自身形象搭建框架,他们就可以努力在目标受众眼中控制自身的形象。田野以非洲国家和英国为例,讨论以上两种不同框架的构建,并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评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讲师、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项目负责人孙巍伟认为,为了让世界更加及时、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我们必须以公共政策翻译为突破口,在国家层面上加强对重点领域公共政策翻译的扶持力度,在政府职能部门内部建立公共政策翻译机制,在高校层面加大对公共政策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在翻译行业协会层面加强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为政策制定者、译者及译文使用者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范大祺从研究与实践两方面,介绍了中国翻译协会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翻译研究院在推动构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中的工作进展,包括:参与课题研究,形成多项以对策研究为导向的应用型研究成果;参与中国关键词编译,用外国受众好理解、易接受的角度和表达方式解读中国;深度参与重要文献译文简写本项目。同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委员会将从五方面发挥其作用,继续组织开展战略性、应用性对外话语课题研究,继续加强中国关键词项目的内容建设,持续做好中国重要文献译文简写本项目,强化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对外翻译标准的制定与完善以及组织力量开展国别区域话语课题公关。

  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担任此场专题讨论的点评人。他表示,正在构建、不断完善中的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反映了现代汉语进化的最新特点,体现了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的现代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通道。各位嘉宾的发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讨了在融通中外过程中出现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可谓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