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图片
国际舆论研究合作联盟组织召开“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舆论引导论坛”

 

 

9月28日上午,第七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舆论引导论坛”在天津举行。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国对外书刊出版中心主任陈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陈瑶出席论坛并发言。北京市、广东省、云南省、长沙市等省区(市)新闻办负责同志出席论坛。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荆学民分别主持上下半场交流研讨。

  

陈实作论坛点评 

陈实表示,舆论引导是国际传播领域的重大课题,做好这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舆论环境,一线媒体人员和国际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要兼具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度与前沿相结合、中观与微观相结合、数据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总结新形势下提高国际舆论引导能力的方法与路径,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吕大鹏作论坛发言

吕大鹏表示,有效开展对外传播已经成为国家重要部署。改善提升国际传播效果,需要升级观念、强化担当,中央企业海外发展过程中要以社会责任感做好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维护;需要变被动为主动,达到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客体多元化、传播载体多元化;需要变粗放为精细,从“外事内宣”转为“外事外宣”“内事外宣”。

 

陈瑶作论坛点评

    陈瑶表示,做好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需要深入思考精准传播的方法,突破意识形态、价值观、新闻观的壁垒障碍,让不同文化背景受众听得进、听得懂国际传播中的中国叙事与中国话语。

 

 

论坛现场图

与会专家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宣介、国家形象构建、话语表达、媒体叙事、思维路径、社交影响力研究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当前我国国际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专家认为,做好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舆论引导,需要树立相互依存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故事、中国与世界的故事;需要从政党形象客体、国外受众主体以及媒介传播实践三个方面,加强有效交流,实现“中国话语权崛起”;可以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多主体发声、社交平台发力的方式,实现讲故事、塑形象的同频共振。

 

孙明和荆学民分别主持上下半场交流研讨

 

上半场研讨嘉宾

 

 下半场研讨嘉宾

 作为本届研讨会成果,论坛同时发布《中国数字文化走出去舆论效果评估》预告。据现场介绍,报告总结网络文学、网络动漫、在线影视剧、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短视频及直播等数字文化走出去六大领域的海外落地情况与发展特点,通过大数据模型勾画海外接受度图谱,呈现中国数字文化走出去的舆论效果。报告相关内容备受与会各方期待。

 

《中国数字文化走出去舆论效果评估》预告发布

本次论坛是国际舆论研究合作联盟年度交流机制的重要会议,旨在以应用研究和学术研究成果助力新时代国际舆论引导实践,为服务新形势下国际传播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论坛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办,国际舆论研究合作联盟、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承办。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腾讯公司等国家部委、高端智库、中央媒体、部属高校、中央企业以及互联网公司的近80位专家学者参会。

 

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