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010-68995922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发布日期:2025-04-16 文章来源: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2025年4月15日,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成功举办。来自10余个亚洲国家的40余位智库专家学者围绕“为全球治理贡献亚洲智慧”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会议现场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恩斯特·库珀斯出席论坛并作开幕致辞。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新加坡原政务部长曾士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席瑞德,中国外交部原部长助理胡正跃,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总秘书、教育部原副部长张盛闻,阿塞拜疆国际关系分析中心主任法里德·沙菲耶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何淑仪作主旨发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主持开幕致辞环节,中国网总编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晓辉主持主旨发言和特别对话环节。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曹忠明作开幕致辞


曹忠明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美国滥施关税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亚洲各国更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携手维护开放包容的国际秩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这深刻阐明了亚洲与世界的关系。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时代使命和人民期待,作为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平台,“思想亚洲”论坛应持续拓展对话的广度与深度,强化问题导向和实效研究,为亚洲乃至全球发展持续贡献智慧。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李路明作开幕致辞


李路明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世界面临深刻变革,急需各方凝聚智慧与共识。亚洲国家历史相近、文化相通,悠久的文明传统赋予我们应对挑战的智慧。只要各方携手努力,就能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美好未来。论坛汇聚亚洲多国专家学者,围绕全球治理展开深入对话,正是凝聚亚洲智慧、贡献亚洲方案的重要平台,将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注入积极力量。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于运全作开幕致辞


于运全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亚洲和世界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和平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大国间竞争加剧和地缘政治紧张引发广泛担忧。美国滥施关税,不仅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也冲击亚洲的稳定发展。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主张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他强调,在亚洲迈向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智库承担着独特而重要的使命。中国外文局期待以“思想亚洲”论坛为契机,搭建思想交流与共识凝聚的平台,推动智库以前瞻性政策建议增强政治互信、促进利益融合,并以高质量研究探索多边经济治理的优化路径,助力构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恩斯特·库珀斯作开幕致辞


恩斯特·库珀斯在致辞中表示,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当下,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人类文明的守卫者,肩负着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责任。科学传播对于澄清误解、推动理性共识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培养与国际合作将有助于高等教育机构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贡献亚洲智慧。他指出,“思想亚洲”论坛为各方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有助于深化对话与合作,凝聚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共识。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朱光耀作主旨发言


朱光耀指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多边贸易体系受损、全球气候治理受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乏力,以及人工智能与加密货币监管滞后、地缘冲突持续升级等。面对变局,亚洲应携手应对、共建命运共同体,这不仅关乎地区福祉,也有助于全球稳定。他强调,亚洲体量庞大、发展迅速,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面对全球治理失衡,亚洲更需坚守“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推动区域团结与制度建设。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曾士生作主旨发言


曾士生指出,在全球动荡中,亚洲各国应依循亚洲智慧,先自省修身,以内聚力量应对挑战。新加坡面对国际贸易受限的风险,需强化社会团结与政府公信力,弥补潜在裂缝,维护多元共存。亚洲文化强调邻里关系与合作精神,应通过加强区域协作共同应对不确定未来。新加坡愿与各国携手,以亚洲智慧共寻发展之道。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席瑞德作主旨发言


席瑞德表示,世界正处于关键转折点,科技飞速发展正深刻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全球治理结构也走到了升级迭代的交叉路口,尤其在“美国优先”政策的冲击下,现有多边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他认为,亚洲具备成为全球增长引擎的潜力,但需持续改革、减少壁垒。在多极化趋势下,亚洲应在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各国应以务实态度加强合作,在动荡中寻求稳定,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重塑与发展。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胡正跃作主旨发言


胡正跃表示,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贸易在东盟国家中位居前列,多个重点合作项目成果显著。新加坡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在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中新合作也是中国—东盟合作的缩影。中国和东盟同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区域合作已成为本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将继续扩大改革开放,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全方位合作,通过自身高质量发展为区域提供持续红利,在全球治理中体现亚洲担当、贡献亚洲智慧。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张盛闻作主旨发言


张盛闻表示,美国近年来频繁动用关税和技术壁垒等手段重塑国际秩序,导致全球经济体系陷入紧张与撕裂。而中国则通过强化科技体系、推动内循环、深化南南合作,彰显出在应对全球经济裂变中的系统性能力。他强调,亚洲不是大国博弈的棋盘,而应成为塑造全球和平的智慧起点。亚洲国家应把握主动权,构建以亚洲标准与节奏为核心的区域增长模式,以集体智慧和包容精神,共同推进亚洲版全球治理。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法里德·沙菲耶夫作主旨发言


法里德·沙菲耶夫表示,面对全球大国竞争加剧、国际秩序动荡与国际法效力削弱的复杂局势,亚洲国家更应加强区域合作与多边对话,为全球治理注入稳定力量。亚洲应通过基础设施联通、数字合作与安全协同,构建包容、互信、可持续的区域秩序。阿塞拜疆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和“中间走廊”倡议,推动跨境物流、数字基础设施和区域安全的深度融合,展现了亚洲国家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的广阔前景。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何淑仪作主旨发言


何淑仪指出,全球治理面临着生成式AI崛起带来的新挑战。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术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AI提升了研究效率,但也带来了学术政治性、透明度等问题,需要学术界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应对。同时,亚洲学术界应加强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合作,深入理解AI对社会和个人行为的深远影响以应对虚假信息和偏见。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特别对话环节


在特别对话环节,著名历史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原所长王赓武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就亚洲智慧与全球治理的关系展开深入探讨。王赓武指出,亚洲智慧源于千年文明积淀,而全球治理体系则由二战后战胜国主导建立,以亚洲智慧完善全球治理既具现实意义,也充满挑战。他强调,亚洲智慧的核心在于开放与适应,应以包容心态吸纳多元思想与技术,尊重文明差异,反对极端立场,为全球治理提供平衡方案。董强从文化交流实践出发,引用儒家思想助力新加坡国家建设的案例,指出传统智慧可转化为现代治理资源,亚洲智慧的优势在于灵活多变、应对复杂挑战。两位专家一致认为,面对全球治理困局,亚洲智慧应在开放与尊重的基础上,贡献更多文化与文明力量,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专家在“交流与互鉴:多元共存的亚洲文明”专题讨论现场发言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专家在“安全与稳定:世界变局中的亚洲未来”专题讨论现场发言


2025“思想亚洲”论坛在新加坡举行

专家在“发展与共享:全球复苏的亚洲智慧”专题讨论现场发言


论坛聚焦“交流与互鉴:多元共存的亚洲文明”“安全与稳定:世界变局中的亚洲未来”“发展与共享:全球复苏的亚洲智慧”等主题展开专题讨论。与会亚洲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面对国际环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上升,亚洲国家应加强团结合作,从亚洲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中汲取智慧,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处理分歧争端的政策取向,积极推动再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把亚洲打造成为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以亚洲智慧引领更加包容、共赢的新型国际秩序。


在亚洲多国智库代表共同呼吁下,本次论坛宣布发起成立亚洲智库合作网络,旨在打造汇聚亚洲各国智库的开放平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促进亚洲智库之间的深度交流与知识共享,以高质量研究和对话成果,推动亚洲国家携手实现发展繁荣。


本届论坛由中国外文局、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承办。来自中新两国政府机构、智库高校、企业等组织的共约200位嘉宾出席本次论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