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进入期刊微店
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体系与国际传播
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既是对外传播中国理论的立足点,也是兼顾时代和发展意义的重大议题,对于彰显中国的道路自信、有力破除对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盲目迷信、启发其他国家走自己的路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新征程上,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出发,明确国际传播的当代困境以及叙事体系的核心要素,集中软硬件和海外投资等有效媒体资源服务于新时代的国际传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要进一步凝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叙事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彰显其系统性、原创性、先进性、引领性;要自信自强,对外充分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要激浊扬清、据理力争,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机遇论、贡献论、成功论,有效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科幻影视国际传播中的人类共通价值与文化超越性
科幻题材的艺术作品因其想象力、超越性,特别是跨越区域国别的“全人类性”,向来是塑造人类共通价值观、想象的共同体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中国科幻影视作品逐渐成为能够进入国际传播领域的中国文化艺术作品,如何能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新兴力量、被海外目标受众接受的底层逻辑、如何呈现人类共同危机下的中国责任担当想象、“爆款”科幻影视作品出现的多维助力素、中国科幻影视品质如何突破等是亟待讨论的根本问题。未来中国科幻影视作品在品质上的突破,需要依靠具有灵韵的艺术创作内容和富含东方美学的故事叙事方式。首先,在视觉呈现上,需要更多优秀的影视艺术创作人才加入其中,实现科技炫彩与艺术沉静的相融相生;其次,在故事叙事上,中国科幻影视作品应呈现出独特的东方美学,这种东方美学不仅体现在画面质感和视觉呈现所带来的中国式审美,而且也反映在整体的故事叙事之中,包含一种不可言说的中国式浪漫。
国际传播视野下的ChatGPT:应用场景、风险隐忧与走向省思
近期,ChatGPT的走热备受关注。以ChatGPT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因其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内容生成能力、人格化社交能力,被业界视为具有改变世界的潜能。其适用场景广泛,可广泛服务于信息检索、社交互动、内容创作等多元使用动机。此外具备鲜明的对话式、社交式特征,具有与用户构建情感化社交关系的潜力,或可极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面向未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将进一步深度介入人类传播行为的各种形态。在为国际传播赋能的同时,聊天机器人也正在造成多层次的风险隐忧。首先,与“超级百科全书”特性伴随而来的,便是对ChatGPT内容真实性的迷思,有人甚至质疑ChatGPT将成为虚假信息的“巨型温床”;ChatGPT也可能因其对用户的顺从特征而成为“理想对话者”,未来人机传播是否会取代人际传播成为值得讨论的话题;此外,从媒介霸权到人工智能霸权,如何规避技术所有国的意识形态霸权,避免因人工智能霸权加剧全球不公值得关注。应理性洞察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传播可能产生的构造性影响,不断加深对国际传播目标、主体、模式、体系等维度的省思,以此推进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模式革新与能力升维。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思维与路径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背景之下,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更加民主、多样的全球传播新生态建设,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将文明互鉴理念作为新时代国际传播观念的核心构成,基于文明互鉴理念提升当代中国国际传播的人类意识与人民意识,将传统文化、青年创造和人文交流作为国际传播的新途径,推动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以人为媒,从受众思维向“传受一体化”思维转型,打造个人化传播主体,构建个性化人设,创新生活化内容,借助社会化传播,实现国际传播的传播效能提升;以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共情传播为新路径,从强化视觉语言、转换选题等角度,纾解既往国际传播在实践中的困境,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从国际传播的平台理念、平台内容、平台技术、平台渠道、平台规制及平台人才等方面发力,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型数字平台,通过创新国际传播平台战略,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交往·共情·自主:2022年国际传播研究创新梳理
2022年我国的国际传播研究在理论取用、研究维度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系统性和本土化特征。重振全球交往理念,促进跨文化对话,既标志着国际传播研究的范式回归,亦是国际传播研究所取用的核心理论框架。作为经典议题的国家形象研究热度持续,人工智能、计算宣传等研究维度则拓新了国际传播研究的视域。实践中的国际传播体现出鲜明的共情性特征,包括符号化、艺术化、故事化和视觉化等在内的共情策略融入国际传播格局。依托文化产业“出海”的国际传播实践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应重视基于多渠道的平台化生存转型。未来研究可在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中进一步提炼国际传播的本土化理论,以期不断提升国际传播学术研究的现实效能。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国际传播核心逻辑
伴随着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入落实和政策实践的落地,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全球范围内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是兼具现代性内核和文明性特征的主体性追寻,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以相对稳定的治理实践经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在新时代对自我主体性的再追寻。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和话语生产面临复杂的国际传播环境,在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或理论时,应努力打通中国与发展中各国就现代性所创造的多元地方性知识的交流藩篱,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和话语在全球南方落地。与此同时,在国际传播中应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魅力的塑造,秉持自信、平等、包容的心态。
在交流互鉴中向世界贡献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蕴涵着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外文局长期致力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和中外文明交流对话,新时代十年来,聚焦聚力当代中国思想理念对外宣介,精心打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精品力作,创新开展中外文明交流对话活动,立体展示中华文明魅力风采。未来,外文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着眼更深层影响、更长远效果的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工作,着力打造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品牌,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更多贡献。
2022年国际传播领域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回顾
2022年我国国际传播领域的理论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可以从国际传播三大经典理论范式的视角分别总结。以传播技术视角来看,从对经典的技术主义理论做出新的解释,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领域与传播研究结合的新思路,我们在学科理论建设上有了发展,并提出了“元软实力”研究的基础模型和“智能鸿沟”等新理论;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中,我们正处于国际权力关系重组的历史过程中,世界格局过渡期的动力特征得到关注和总结,并且针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传播冲突也有了新的阐释理论,总结出阴谋论谣言的说服框架;文化研究方面,我们的议程设置研究填补了文化领域的缺位,并将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从单一时间截面拓展至时序性视角。站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新历史起点上,2023年我国对外传播要注意把握关键事件节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传播;以战略传播视野升级体制机制,完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布局谋划Web3.0空间,提升“元软实力”,继续守正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保驾护航。
舆论形成的背后:俄乌冲突中的社交媒体开源情报网络研究
社交媒体时代的俄乌冲突呈现物理世界热战和数字空间信息战并行的特征。以活跃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军事博主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军事爱好者、军事记者、自组织等身份的军事博主通过大数据挖掘、网络社区、情报众包等方式获取开源情报,成为舆论场的重要信源。这些博主一方面形成传播网络扩散信息,另外一方面成为海外机构媒体和社交媒体“大V”二次传播的信息来源。社交媒体开源情报网络已经成为影响军事和舆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未来将在维护国家安全、推动事实核查方面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