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语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语种翻译实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对外翻译的启示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一思想的灵魂和精华集中体现在十九大报告有关概念的表述中。十九大报告的多语种翻译,既能够满足当前国际上对中国高度关注的现实需求,也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传播产生深远影响。为研究十九大报告多语种翻译成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组建了十九大报告重要概念多语种翻译策略研究课题组,调研了参与翻译工作的外籍译者最感兴趣的概念,深入探究了报告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3个重要概念的英、俄、日文翻译策略,揭示了译文形成过程以及译员推敲文字时的考量。该项研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对外翻译与传播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概念使参与翻译的外籍译者产生浓厚兴趣

 

考虑到调研对参与者代表性、专业性的要求,课题组选定了6位参加十九大报告审校润色工作的外籍专家,邀请他们从117个备选词汇中选出最感兴趣的关键词。结果显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梦”等入选频次最高;从报告整体来看,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入选的关键词最多,且其入选频次也是最高。作为因工作关系最早接触十九大报告的国际群体,他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有着浓厚兴趣,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认知需求,趁热打铁地提供全面多维、逻辑自洽的理论产品。

 

二、十九大报告的外文翻译策略和指导原则说明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实践亟待建立权威的标准化体系

 

富含高度凝练的抽象概念和中国特色表达是以十九大报告为代表的政治文献的突出特点。如何让外国受众正确理解字面意思,并顺利解码文字传递的深层次理念,是政治文献翻译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兼顾语言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效果,同时以常态化、机制化的工作方式保证译文的优质、精准、地道。

 

首先,核心概念的外文表达要统一认识,慎重选词。十九大报告的翻译团队在词汇和语义上能够认真斟酌、仔细推敲。例如,英文组在翻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思想”一词时,面临“Thinking”“Theory”“Thought”三种选择。在参考“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译法,并考虑到这一译法的现实意义后,最终选择 “Thought”这一词来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有的历史意义和哲学高度。

 

其次,要坚持“一国一策”传播理念,选择最贴近内涵要义的表达方式。在语言转化过程中,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和顺序对中文含义的表达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各语种需重视语法规则,并根据自身句型特点处理逻辑难点。在翻译过程中,应平衡好信息与表达的关系,注重以翻译为切入点贯彻落实“一国一策”传播理念。比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俄译方案要着重思考“新时代”应充当何种修饰成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体现概念的多重含义;而日译方案则要仔细斟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成分与中心语“思想”之间的修饰关系,以防偏离表达的重心,使受众在语义理解上出现偏差。另外,句式也应符合逻辑顺序,体现出由现实至愿景、由具体到抽象、由手段到目标的内在关系。

 

同时,政治话语的对外翻译还要注意语言的适用范围和文化差异,尤其是表达习惯侧重的情感色彩。调查发现,在面向非汉字文化圈的英语、俄语表达中,使用否定词汇容易产生负面效应。因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英、俄译文方案均采用了肯定句式来表达其含义。而在日语中,该概念虽有语义相近的固定表达,但其所表达的情感与中国共产党人所要展现的格局与担当差异明显,因此译文对日语中的固定表达进行了语气改造,兼顾了语义与语用的双重要求。

 

三、对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和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对外传播对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因此,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团队“思路一致、流程合理、重点词汇译法统一”的标准化建设任务已迫在眉睫。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体系,有利于提高团队工作效率,为译者充分发挥专业性和创造性提供依据,从而有力地保证译文意思准确、语言地道、内涵深刻。

 

1.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翻译者要处理好理解与表达、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翻译者主观上要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客观上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策水平,能够在参透原文内在的语义内涵、文化内涵的前提下,找准对外宣介的重点概念集中发力。为了增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对外传播的效果,翻译工作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突破原文的束缚,批判地继承经典文献中的既定译文,以更加科学、规范的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要以我为主,用中国理念的国际表达解释中国实践,增强中国国情、中国理念、中国道路的说服力。翻译工作者也要提升自身政治和业务双重素质,不仅要“译出”,更要“译好”,充分利用语言这一载体、翻译这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发挥重要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各方沟通与合作。大型重要党政文献的翻译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团队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凝心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但同时也面临着工作机制和译文标准统一的问题。面对艰巨复杂的对外翻译工程,根据外文局编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所得的实际经验,建议中宣部(国新办)牵头的重要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统揽全局的作用,调动和对接各方力量和资源,为文献起草者、各语种负责人、各语种翻译团队、各参与单位搭建沟通平台,强化各团队之间的交流协作,确保译文质量过硬、生产高效。同时,项目管理者应通过组织会议等多种形式,保证各语种翻译团队内、团队间的信息能够及时顺畅地交换、更新。

 

3.加强国际合作,加大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翻译工作中外籍专家参与的深度。十九大报告首次邀请了外籍专家参与多语种译文的审校润色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大国自信和中国共产党公开、透明、包容的风范。国内外对十九大报告译文的热烈讨论和密切关注,说明外籍专家参与这项工作对十九大的外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欢迎更多外籍专家参与到翻译工作中来,并适当延长他们的参与时间,使外籍专家真正发挥自身优势,从而更好地协助我们做好对外翻译与传播工作。同时,我们也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听取国际受众对译文的意见和建议,从翻译的角度把我们想说的与受众想听的有机地结合起来。

 

4.建立成熟高效的翻译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工作实践,加强翻译标准研究,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发挥好大型外译工程的团队协作优势,需要严格、统一的初译、初改、核稿、统一、定稿的流程和标准。项目管理者应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范围、工作细则、具体标准,以文字的形式在工作手册中予以落实并不断完善;同时,翻译工作者还要注重总结译文形成过程中的理论思考和宝贵经验,从而进一步指导并优化工作实践。此外,应加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体系研究,尽早发布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国特色政治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手册》,以服务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工作实践。